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29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)9月29日,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生态警务建设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浙江警方守护生态美好、护航绿色发展的经验。
建立完善“生态警长”体系。聚焦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问题突出区域,在河道警长、林区警长等实践基础上,建设生态警长队伍8079人,推进生态警务职能全面融入社区基础工作,制定《生态警长职责清单》。新发展“生态义警”队伍100余支,打造“生态警长+网格员+志愿者+公益组织”的生态守护共同体。
严打侵犯绿色企业、环境友好型企业合法权益犯罪,聚焦低碳、低能耗产业集群,指导建立全省绿水青山型企业名录2万余家,构建生态产业刑事保护矩阵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加大力度保护“慈溪杨梅”“常山胡柚”等农产品,以及“西湖龙井”“丽水山耕”等200多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有力维护优质农产品合法权益,助力拓展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让生态“高颜值”催生更多经济“高价值”。
据介绍,浙江警方对“张网捕鸟”、盗采“江沙”“海砂”、破坏耕地红线等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先后侦破“楠溪江流域特大非法采砂案”等系列案件。紧盯群众关心、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,先后发起打击干扰在线监测、非法捕捞等主题的“剑锋”行动。2024年以来,累计侦办破坏环境资源领域刑事案件2408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5753名。
数智赋能是浙江的优势。警方在重点区域设置生态要素感知设备,运用人工智能、无人机、热成像、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,构建全域感知立体防控网。依托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运行模式,研发“浙里净”固废倾倒、“绿野寻踪”等应用平台,研判预警线索2万余条,侦破一批案件,并发起全国集群战役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